1.1291 我们的装甲列车在哪?(3/5)
新的车厢重建,车组得到加强,共有六名军官和200名士兵。这列列车参加了7月3日的阿卜杜利诺和奇什马(Chishma)战役。当天,它使用了“奥尔利克Ⅰ号”的名字,避免与同名的原“列宁”号混淆,并连续作战,直到9月8日和9日的辛比尔斯克之战,前导车厢被摧毁,炮手和指挥官非死即伤。撤往金佳科夫卡(Kindiakovka,今“文诺夫卡”)后不久,它退出了现役。第4团建造了一列名为‘奥尔利克Ⅱ号’的列车,参加了1918年7月至11月的行动。8月初在布古利马(Bougoulma)城前的战斗之后,它被苏联红军的一列列车击中,不得不退却。此后,它掩护部队从布古利马撤往兹拉托乌斯特(Zlatoust),战损得到了维修,此后于11月20日退役。‘格罗兹尼’号装甲列车于1918年5月建于奔萨,配备一门火炮和3挺机枪,乘员107人。它的任务不值得羡慕——掩护第4团后卫部队撤退,而这个团此时正是整个捷克军团的后卫部队。这列列车的武器中,最强大的是后部的平板车,上面运载着一辆普季洛夫-加福德装甲卡车(Putilov-GarfordArmoredCar)。该列车重组过两次:第一次乘员增加到160人,武器增加到两门火炮、10挺机枪。6月24日加挂了两节装甲转架车。1918年8月,列车再次改组,一分为二,仍称为‘格罗兹尼’号的部分保留了装甲卡车,乘员被迫在1918年10月23日将其破坏。其他部分保有第二门火炮和10挺机枪,定名为‘29号装甲列车’。它也在9月被迫毁坏。”——改摘自《世界装甲列车图解百科》。看完这段原景重现的捷克军团装甲列车横穿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归乡之旅,山岳号乘组一时鸦雀无声。女管家艾伊目光轻柔的环视众人:“姐妹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我们的装甲列车在哪?”作为此番演出主角的战地女郎丹妮尔,直接问了。“在这。”说着女管家艾伊又抛出一个全景资料展示:纳粹德军最让人叹为观止的黑科技之一,可以拖拽军舰的超级列车。二战时黑科技爆表的纳粹德国,在元首的直接命令或者默许之下,制造了许多曾经让人瞠目结舌的装备项目,诸如P1000巨鼠坦克、隐形战机或者是陆地巡洋舰计划,虽然大部分计划都付诸东流,但是也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