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是敌是友,他们慌了(1/3)
陈叙在客栈中开了一间上房。后来又命道兵跟随了容长眼的大砚一段时间。道兵在大砚的活动范围周边左右查探,很快就确定了这座宅邸主人姓罗。很巧,这罗家与莫怀璋所在的莫家正好沾亲带故。虽是远房表亲,但在舆论战中,远房表亲才正好出手不是吗?科举的舆论战说起来似乎非同寻常,但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因为读书人的事,自古以来就讲究一个文名。若是真才子,自来很难寂寂无名。而若是当真寂寂无名,那么此人即便是有大才,在科举取士中也往往容易更多几分波折。当然,这世上从来不乏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之辈。不过这种非常规的事例,没有具体的可参考性。所以,通常情况下都是要被排除的。再说到本届秋闱。以天南道为例,陈叙的名声已经大到上了《大黎风华录》,从玄榜三十一到玄榜二十五,即便只在玄榜,而非是什么地榜天榜,其实也可以称得上一句“名动天下”了。当然,“名动天下”也分等级,陈叙这个可能只是最末等的,这且不提。只说在今年的秋闱,以陈叙的名声,他若是不能得中解元,说实话,哪怕是考官都有可能遭到一定质疑。凭什么玄榜二十五连个解元都中不了?这合理吗?呃,这其实是合理的。因为正如那容长眼的大砚所说,科举取士考的是经世文章,又不是诗词歌赋,凭什么你会写诗就一定能中解元呢?不过,考官点评又毕竟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有些时候,考官为了避免麻烦,的确会更加愿意倾向于本身就具备极大才名的考生。什么?你说秋闱有弥录腾封,大家都是糊名考试,判卷时谁也不知道谁,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考官被考生的名声所左右?呵,那就只能说太天真了。须知,糊名容易,文风难藏,真正顶级的文章,是一定具备个人特色的,有时候考官就是想要眼瞎都难。所以说来说去,这莫怀璋的舆论战,大约还是因为陈叙一跃从玄榜三十一变成了二十五。陈叙名声太盛了,同科考生中,但凡有意解元之位者,都无法不生出危机。在客栈的房间里,陈叙向小刺猬解释:“我如今行踪神秘,旁人很难通过正面碰撞的方式打破我的名声,因而这广撒网一般的舆论战,便是最好的应对方式之一。唯有将‘陈叙’必定能中解元这个固有印象打破,使大众认知到,玄榜二十五不一定就等于文章最好,如此,其余考生才有出头的机会。”魏源听懂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