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跨时代的碳纤维3D打印技术(1/4)
紫禁城,这片承载着数百年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 7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15 万平方米,无数宫殿、楼阁、城墙等建筑林立,其复杂的建筑结构与精美的装饰,如精美的斗拱、藻井、雕刻等细节,彰显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诉说着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
然而,在现代科技的浪潮下,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即将在这里上演。
李文东站在紫禁城的选址地,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看着从系统里兑换出 3 台 1000×580×780mm 的碳纤维 3D 打印设备。
这些设备造型独特,可拆可装,其蕴含的技术比当下最先进的碳纤维 3D 打印技术还要领先 50 年。
在他的前世记忆中,碳纤维 3D 打印技术已经在众多高端领域大放异彩,太空舱、机身、零件,甚至是无人机框架和小鹏飞行汽车,都出自这项神奇的技术。
“小爱同学,立刻在全世界范围内注册这些设备的专利。” 李文东毫不犹豫地下达指令。
他深知,这项技术虽然强大,但并非遥不可及的黑科技,只要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其他人也有可能制作出来。所以,专利的保护至关重要。
施工团队经过 10 天的艰苦努力,终于将紫禁城的地面整平,并打好了地基。尽管紫禁城的楼房相对不高,但打好地基依然是建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李文东从未见过 3D 设备打印宫殿的场景,心中充满好奇,于是带着白冰来到施工现场。
此时,被小爱同学灌输了 3D 打印技术知识的十来个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一部分工作人员紧盯着电脑屏幕,仔细查看宫殿的三维模型。
墙体的厚度、屋顶的坡度、门窗的样式、斗拱的结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们全神贯注,确保模型的精确无误,为后续的打印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部分工作人员则专注于准备 3D 打印的碳纤维材料。
他们将材料小心翼翼地放入干燥设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