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第441章 五谷(2/4)

第441章 五谷(2/4)



    在此之后,才是缺少寒门子弟、平民人才、以及工人这些衍生问题。



    不过当人们开始丰收后,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嬴政和李缘面前。



    后世农种的效果,并不如预期。



    先秦时期,人们吃的主要是五谷,而关于五谷在古代有两种答案,稷、黍、菽、麦、稻,以及稷、黍、菽、麦、麻——此时经济中心还是在黄河流域,所以先秦的五谷,是有麻无稻的第二种。



    稷就是小米、也叫粟米,黍是黄米,菽是豆类。



    这三者,是此时人们的主要农作物,此时收割的也主要是这三类。



    而小麦,在此时占比并不大,因为小麦基因还没进化。



    后世小麦多为六倍体,先秦的为二倍体,基因上的差别表现出来,就是此时的小麦只有一朵花能结果、产量极低;还有就是小麦表面有一道很深的凹槽,石臼很难将里面的麸皮去掉,口感很差。



    李缘拿来的小麦是被种出来了,但不知是地形还是气候原因,产量只有后世种植的80%,有的地方甚至只有60%多。



    不过这也远比现在的小麦收成要高,也还能勉强让人满意。



    可拿来的水稻就……



    后世水稻种子在蜀郡、巴郡、黔中郡、巫郡四地总共近百个地点的种植,只有靠近南方的二十多个地点长出来了,其他的全死了。



    就算长出来的,收成也比后世的要少上些许,大概只有后世水稻的70%。



    如果不是李缘从东南亚那边拿来的本时空占城稻长势依旧喜人、没出差错,他甚至都要怀疑是不是土壤问题了。



    “以前只听说战国先秦这段时间气候糟糕,今天算是真的理解了。”



    看着面前这些谷物样本,李缘叹息着摇了摇头。



    后世的水稻种植占据华夏粮食种植的三分之一以上,口粮占比更是超过三分之二,秦岭淮河以南、甚至以北一些地方都能种。



    但现在……



    不好意思,哪怕未来打下楚国、江南地区的人愿意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