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第130章 城市化(2/4)

第130章 城市化(2/4)

边抽出几张草稿纸,又开始思考着什么。



    你可真是精力旺盛……



    李缘走过去看了看。



    他认出了‘律法’两个字,顿时就想到了这是什么。



    有关于官制改革后大秦律法的问题,比如哪些事应该放开、又该在哪些方面进行限制。



    修改法律,无论在何时都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



    “政哥,这些问题不是有李斯他们这些臣子想吗?”



    “寡人也得想。”嬴政用铅笔在一条关于木柴的律法上打了个叉:“权利从来不止是拿到手就行,还得正确的使用它。”



    “诸位大臣固然可以制定这些,但寡人也得以秦王的角度来做这件事。”



    他用笔指了指被自己打上叉的那一竖行字。



    “比如若放开木柴砍伐,诸位大臣不会同意,但寡人知道,此条放开也没事。”



    “因为我带你看陶瓷时的煤炭?”李缘想到了这事。



    “对,此物可以大规模取代木柴,这条禁令用不了多久将毫无用处。”



    其实古代也有能源危机的,这个危机就是木柴。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第一位。



    后世的唐宋时期,甚至有过官府以木柴来给官员发工资的情况,民间也有百姓因为烧不起柴而死的情节。



    在此时,虽然“柴荒”没这么严重,但也早就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周文王就曾告诫孩子“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不到季节,不要去砍伐林木),孟子也曾对着齐国都城郊区被砍成荒山的牛山而大发感慨。



    李缘不知道此时的咸阳城具体人口,但城区和郊区加起来最少都有十万,如此多的人口,木柴早就成为了一种商品。



    周朝时就针对行道树、(帝王陵墓)纪念林、经济林等树木保护而设置了相应的官职,而秦朝作为战国法度最先进的一个国家,此时更是将保护林业写进了法律条文里。



    郊区和农村的人们还能从山林中捡拾柴火,城市内的人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