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瑕不掩瑜!跨时代的技术!加速商业化进程!(3/6)
物化所的几位首席科学家被召集到一起,共同复核深蓝电池的实用性。
“锂硫电池?是滨城物化所的陈剑有了新进展?”
“是森联资本?不是滨城物化所!”
“三维堆迭电极技术?以纳米多孔铝集流体和垂直碳纳米管阵列为主,用来降低电池容积?”
“还有热响应聚合物制成的微胶囊?”
一众科研界的大佬人手一份资料,一边翻看,一边接连发出疑惑与惊讶的声音。
“合理性、逻辑性和潜在可行性都没问题,但数据的真实性与重复性未经验证,谁也说不准这项专利是否靠谱,我建议去一趟深城,再次复现实验结果。”
燕京物化所的孙华民推了推眼镜,严谨地说道。
“我同意孙工的建议!”
“赞成!”
“最好马上就走!”
余下几人跟着附和道。
人的名,树的影。
自从森联资本研发出橙子Z1指令集和极光未来操作系统后,就在华科协会挂上了号。
换作其他公司,这帮圈内大佬绝不会亲自跑一趟深城。
但申请文书上的主体是森联资本,由不得他们不慎重对待。
万一,这项技术真的可行呢?
当天傍晚,曹达华接到了袁瑞理的电话,对方让他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两个小时后,华科协会燕京物化所的几位首席科学家将要到访。
深蓝电池?
曹达华立马反应过来,爽快答应道。
随后,他又把该消息同步给了陈延森。
“可以配合,但MOF隔膜和电解质配方要守住。”陈延森叮嘱道。
“老板,我明白。”曹达华神色兴奋地应道。
他也没想到,去年投入七八亿元研发资金,还真有了成果。
陈延森放下手机,躺在叶秋萍家的沙发上,神情惬意地等着吃晚饭。
另一边。
孙华民等人在赶到深城后,直奔橙子科技的实验室。
几人分工明确,带着助理对深蓝电池展开了全面的检验,包括容量、电压、内阻、功率、高低温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