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瑕不掩瑜!跨时代的技术!加速商业化进程!(2/6)
材料。
高密度锂硫电池?
深蓝电池?
能量密度为每千克600瓦时!
负责初步审核的工作人员微微一怔,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并非每千克600瓦时的数据不够震撼,只是他见多识广,早已看惯了太多华而不实的专利。
关于锂硫电池,华科协会滨城物化所早在去年就已有科研成果,其能量密度同样达到每千克420瓦时,但这一数据是在25摄氏度恒温和低放电倍率的环境下测得的。
一旦切换到低温条件,电池性能就会大幅衰减;而在高倍率放电时,电池内阻会骤然增加,实际输出能量远低于理论值。
此外,金属锂负极存在的安全隐患、穿梭效应造成的容量快速衰减,以及硫本身导电性差的问题,都是锂硫电池难以实现商用和量产的最大阻碍。
因此,这名初审人员在确认森联资本与滨城物化所的专利方向看似相近、实则大相径庭后,便将流程推进到下一步。
直到实质审查阶段,专利协会才察觉到深蓝电池的异常之处:其采用的MOF隔膜制备工艺、自修复电解质的微胶囊,及三维电极的激光刻蚀方法,成功解决了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锂枝晶生成及循环寿命短等问题。
尽管高纯度碳纳米管、石墨烯和金属有机框架的成本偏高,但硫化物成本较低,综合核算下来,整体成本与普通锂电池基本持平。
即便受限于场景、工况条件和电池状态的不同,能量使用率或许只有60%到70%。
可六成也有每公斤400瓦时的能量密度,远超市面上150瓦时到200瓦时的水平。
换而言之,在相同体积下,电池容量提升了两倍多。
这意味着,对手机而言,续航时长能从一天延长到两天以上;
换成电脑,续航可从8小时增至20小时;
若是B1智能手环,续航更是能达到两周;
而电动车、无人机、能源存储等领域,也都会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立刻上报!这已经属于敏感民用技术了!”
专利协会的负责人当即做出决定。
同一时间,华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