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换电网络!天工 T100上市前夕!筷跑B轮融资!(2/4)
芯片设计部打造成另一个海思,甚至是下一个联发科、下一个高通。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老板,其实我更擅长手机处理器的设计工作。”迈克趁机说道。
“我知道,所以天工 A100的项目方案,已经发到了你们俩的邮箱里。”
陈延森笑着道。
“天工 A100?”吴盛裕眼前一亮。
他和迈克不过是觉得,天工 T100技术含量不高,不足以施展自身才学。
陈延森花费重金,可不是为了一枚区区的AI芯片,手机芯片才是他的真正目标。
“OK。”迈克的回复简单明了。
在他看来,天工 T100仅仅是热身罢了,天工 A100才是他加入森联资本的第一个研发项目。
接下来,便要寻找芯片代工厂。
在保证良品率的情况下,价格自然越低越好。
开完会后,陈延森回到办公室。
距马立云的上一通电话,已过去二十四小时,他却并不着急,大不了跟阿狸正面PK呗。
连王鑫都能办到的事,没理由自己做不成。
更何况,2013年的阿狸巴巴,实力远未达到巅峰,除了资金比美团雄厚一点、地推团队比千度略胜一筹外,并无明显优势。
而筷跑在拼呗、高德、橙子应用商城、的流量加持下,完全处于断层式领先的行业地位。
即便阿狸收购美团,整合团购市场资源,也很难阻挡筷跑的扩张步伐。
与此同时。
一家位于锡城的电瓶车工厂,老板王志翔在挂断电话后,脸上不由地浮出一抹喜色。
工厂终于有人接盘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马太效应显著,小厂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
雅迪、新日和爱玛活得倒是越来越滋润,而像志翔这样的中型代工厂,一没知名度,二没销售渠道,只能看别人脸色吃饭。
当行业高度内卷、头部品牌都相继成立了自营生产基地后,志翔的订单量也在缩减。
产能从每月五万辆跌到了四千辆,十不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