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发展生产力才是一切根本(1/4)
让卫东认真想过燕舞收录机的广告效应。起码到这会儿,他在江州、粤州、蓉都甚至平京的商场都没看见过这款江浙地区生产的收录机。在物流并不发达的时代,怎么做全国同步销售?他不相信在八十年代,这个厂家能把货品准备到全国各地。当他在沪海工业招待所,跟那些走南闯北的业务员、销售员们侃大山的时候也了解过。没有哪家厂养得起几百几千人的销售队伍行走全国,那成本得多高了。可对全国打了广告,如果消费者买不到,这广告不就白打了么?所以翻来覆去的思考,让卫东只能猜测这家厂的产品,也就能在长三角地区准备得多点,其实是广告之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场、卖家蜂拥而至的主动到厂里提货。因为燕舞当年太有名了,很多人都听说过形容的场面,全国四面八方都开车到厂里提货,只要提到货就是钱。那支广告一出,根本不愁卖。疯了一样的全国都去争相提货卖。真正的疯抢。所以让卫东本来真准备用收录机来打这个头炮,全程模仿这个套路。因为二十九元的照相机卖了小半年,卖了好几万个出去。门市部的电话已经接了上千个,却大部分都是普通消费者看了朋友买这个,循着包装上的电话打过来询问单购,少数积极想做销售的,也不敢汇大笔款项来订货,更不用说直接来江州。让卫东只能猜测,可能太便宜的小东西,不值得开车拉货?但这次卫生巾真是让市里各家单位都派车来拉,虽然上千包也就几麻袋,也许是刚需品就有这么走俏?总之这里面的因素太多,让卫东这半吊子也只能猜测尝试。看见董雪晴带回去的收录机就倾向于用姨妈巾了。等想到了供销总社这个渠道,让卫东就已经彻底转向。绝不把这种黄金点子送给起异心的厂家。器材厂还想支吾,让卫东一针见血:“我只要跟西山那边的机壳厂一联络,就知道你们生产了多少台!”校领导打圆场:“你妹妹也是我们学校的优秀学生,这次分配到江州邮电局也确实没少照顾她,厂里确实是经济困难,据我所知也就在市面上卖了七百多台。”让卫东冷笑:“七百台,价格呢?”厂长无奈:“复读机因为加入了一些我们研发的新技术,卖一百一,销量是两百多台,大型收录机确实是按照你说的做大了吸引人,卖一百八十元,同类型尺寸的都是双卡收录机,要卖三百多了,所以这个卖得特别好,五百台是我们所有存货,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