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别急,一人一首,全都有(2/7)
不上的粤语歌写了好几首。~香港也在报道四川这次的受灾情况,《大公报》《文汇报》以及《明报》等中立报纸,这些报纸覆盖面很广,几乎覆盖了全港经济水平还过得去的人群。包括周惠敏也看到了,那些照片和文字让她非常揪心。可能是爱屋及乌吧,她听阿明说过很多四川的故事,四川的大熊猫,四川的恐龙化石,四川的小兔子,于是她又开始给阿明写信,想要捐出自己的零用钱。至于捐款渠道,她实在找不到,只能把钱直接给阿明。新一任班子上台后,大陆对待国际援助的态度有所改变,不再是坚决拒绝。开始愿意告知外界自己的受灾情况,也愿意接受一定程度的援助,但并没有主动要求国际救灾援助。对待国际援助我们的态度依然很保守,基本就是通知联合国救灾署,报告自己的情况,让对方过来考察,至于对方能搞到多少钱和物资,也不会特别去争取。这样虽然保持了一些体面,但肯定也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出海外华人对故国的同情和热爱。把信投出去后,阿敏又来到了张明敏所在公司租的录音棚。趁着张明敏录制《烛光里的妈妈》的时候,她可以把《初恋》录一下,不过也是需要一定花费的。张明敏可以帮她搞定编曲,但伴奏也是需要花钱的,为了更好的音乐品质,阿敏表示这钱得花,反正有好利来买单。这是她录歌的第二天,第一天没经验,有些瑕疵,今天则很快搞定。周惠敏很激动,自己也是有作品的人了!她想请张明敏吃饭感谢。“下次吧,我今天要去海城夜总会表演。”“哇,海城夜总会啊,厉害厉害。”周惠敏吹捧了一句,这海城夜总会是能够容纳一千多人的高档夜总会,能在这里表演的歌手都是有一定成就,出场费也不低,比如徐小凤、甄妮等。这时的香港还没有红磡那样的大型体育馆,表演场地基本都是这种一两千人的地方,再有就是伊丽莎白体育馆,3500个座位,在香港已经盖了帽了。从录音棚离开后,周惠敏还特意绕道去中环看了一眼装修中的好利来分店,到时候开业的时候,阿明写给自己的歌也将正式登场。她问了一下施工的工人,怎么没看到三位老板之一啊。施工的阿叔告诉她:“哦,柳老板老婆来了,另外两位老板给他们接风呢。”“啊?柳叔的老婆?”当到了家门口,周惠敏看到了一个熟人,柳叔的儿子。“阿龙哥?”周惠敏惊喜不已,四处张望,阿龙哥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