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其他类型> 文豪1983> 第28章 当余旋风结束(大章一,笔会剧情完)(2/5)

第28章 当余旋风结束(大章一,笔会剧情完)(2/5)

谈,肯定是有真货的。只是他去的电视节目,在那种场合,他说不出更高深的东西。”“——是这么吗?”尾上兼英摇头。“中国历史上出过许多文学家,但这么年轻,又这么在国外出名的,之前还没有过。这个余切甚至连一部日本作品都没有发出来,他没有写过长篇,多半是捧出来的。”“东京大学和燕大一样,都是本国高校的思想阵地,如果余切讲不出什么东西,大家会对他很失望,那些媒体捧出来的人气,最后也会快速消失。”池田温说:“如果他讲出好东西呢?”尾上兼英已经是反“余”急先锋:“你还不知道,他为何能这么受到欢迎?这不光是文学的原因。”事实上,余切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受到的追捧是不正常的,是日本发达的传媒造就的产物。在这之前,没有一个懂得日语,形象不错,又产生了影响的异国年轻人,他现在恰好占据了这个生态位。余切和二十年后,一个叫“加藤嘉一”的日本年轻人来中国的遭遇,几乎是一比一的镜像了。无论是李小林还是陈希儒,都以为余切受到日本人喜欢,是因为他的仗义执言和文学,其实他的外貌和身份比他的文学更受欢迎。而媒体在其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巴老明白了这一点,于是立刻给他联系出版商:用作品,把这些虚名转为真正的名气。中哲会有专门给国外学者交流用的阶梯教室,余切就站在里面,数百个日本人围着他,余切的背后是黑板,讲得好会有掌声,讲的不好会被立刻挑剔。他有种回到了上一辈子论文答辩的感觉。但余切其实上一辈子也是个卷王。“你们要问我什么?”“核时代文学!”“这不够!”尾上兼英听说了余切对“民族性”的观点,他立刻提问:“我想知道鲁迅,核时代文学,还有你说的民族性有什么关系,你不要故弄玄虚!”中国人到底能对“核时代文学”发表什么看法?余切掏出了那一株银杏叶:“我们先从这个叶子来谈起,我们是否承认,在设计这一些校徽的时候,本质反映了本国精英们,不同的审美偏好?”他们暂且同意了。“那么,为什么东京大学是一片银杏叶,而鲁迅所设计的校徽,却是两个篆体字?有多少人看过燕大的校徽?”学生和教师们,举起手,但举手的人并不多。余切回过头,在黑板上画燕大的校徽,他格外的庄重和肃穆,但丝毫不紧张,使得在场人忽然感到有一些没听过的说法,要被他讲出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