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其他类型>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288 老娘这是来东北“赈灾”的?(1/6)

288 老娘这是来东北“赈灾”的?(1/6)

    “谢威,我们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很多零部件都能制造……现在军品生产得少……”

    听到谢威说把大部分零部件都交给其他机械厂制造厂生产,霍国强顿时急了。

    122厂生产轻型轰炸机、直升机,本身的机械制造能力就非常强。

    搞汽车产业,也是为了把整个厂的制造能力利用起来,避免没有生产任务而发不起工资。

    谢威交给其他厂了,122厂怎么办?

    “霍厂长,如果大部分零部件都交由122厂制造,以目前122厂的产能,能满足年产3万辆的各种零部件加工吗?”

    谢威眉头一挑,一脸玩味地问霍国强。

    “我们可以建设产能啊!”

    建设产能,厂子不就发展起来了么。

    “你们有建设产能的成本吗?另外,如果需要年产二十万辆、五十万辆、甚至百万辆,都自己建设产能?先不说建设资金能否凑齐,仅仅是产能建设所需的地皮,122厂能拿出多少?相关的产业工人培训,能解决?”

    谢威都快被气笑了。

    之前三线建设开始,各个单位都是“备战、备荒”,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

    这就导致很多单位在建设开始,就是各种配套完善,甚至连酱油都能自己生产。

    在如此环境中,各个单位的建设都是非常完整的,即使失去了外界供应,也能独立生产。

    122厂不是三线单位,甚至有三线单位作为122厂的备份,但是在最开始的建设时期,为了安置家属,也为了在物资匮乏的环境下丰富供应,各种配套的小厂不少。

    机械加工车间,自然庞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122厂提出各种机械零部件都由厂里的机械车间生产加工也是无可厚非。

    问题是,这不利于大规模批量制造的发展。

    汽车产业的规模有多大,谢威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清楚。

    随便一家汽车制造厂,年产百万辆都是基本产能。

    122厂即使疯狂扩张,一直不断地拼命建设产能,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产能。

    分工协作,才是王道!

    面对谢威的质问,霍国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