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晋悼公重赏魏绛(2/3)
真正的快乐,是实现了安邦定国、福禄同享、远方来投。有了快乐,更应该居安思危,这样才能有备无患,获得长久的快乐。”
晋悼公道:“寡人当然遵听大夫您的教诲。但如果没有大夫的话,寡人真的不知道怎么对付戎狄,更不会实现诸侯归心,取得如今的荣耀。
赏赐有功者也是国家的制度,您就别推辞了,接受这套歌钟吧。”
魏绛这才接受。
史料为什么要记录这件事呢?
因为,这标志着从此魏氏开始享用钟鼓之乐,规制是女乐一佾八人。
这又是几个意思?
原来,音乐在当时是一个高大上的东西,是周礼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所谓礼乐礼乐,便是如此。春秋时期开始礼崩乐坏,这个乐便是指音乐。
音乐,并非是谁都可以享用的,一般是用于王室、宫廷、诸侯国国君的。
大夫在家里平时可以享用音乐吗?不行,大夫只有在祭祀时才可以享用音乐。
而这个音乐,并非是你一个大夫要祭祀了,便随便去哪里请个戏班子来唱个戏这么简单。
这个音乐,必须来自于国君的赏赐,不是国君的赏赐,你在祭祀时去弄一场音乐会,那是严重违法违纪的。
一旦国君给予了音乐赏赐,那今后这个家族便有权在祭祀时使用音乐,而且是世袭的,恩泽于后世。
有人要问了,那平时养着这些乐人便没什么用了?
不,因为祭祀在当时是常态,一年四季都有固定的祭祀活动,祭天祭地祭山祭河祭祖,大型活动也要祭祀,灾年丰年也要祭祀!
中华祭祀文化,自夏商周以来一直很旺盛,在大周王朝时期更可谓是发展到了鼎盛状态。
甚至,有人认为,国君的职责讲到底是两个,一是维法,二是祭祀。
魏绛因功而获得了晋悼公歌钟一套女乐一佾赏赐,意味着魏氏家族在晋悼公时期开始真正崛起。
从此,晋国的这个魏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