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士渥浊良言劝主(2/4)
造成一个假象:楚军战斗力不行。
再加上晋国一些将领立功心切,急欲与楚军决战,结果中了楚庄王的示弱诱敌之计。
在开战时,楚庄王的战法是灵活的,他不再遵守象城濮之战时的三军对垒这种古代作战法则,而是未等晋军列阵便冲锋。
当然,这中间也是有一定的意外因素,但孙叔敖敢于先发制人,命令全军冲锋,与楚庄王的思路是一致的。
第五,主将能力。
与楚庄王相比,晋军主帅荀林父表现出了决断上的犹柔寡断、指挥上的混乱、号令中的自私等等严重问题。
反观楚庄王,布下一盘大棋,简直可以说是布了三年,三年三战,前两战示弱,最后一战终于取得决定性胜利。
无论是在统一部队思想上,还是在指挥上,甚至是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上,都折射出一员名将的风采。
晋军能不败么?
晋军的惨败令楚庄王以及所有的楚国将士都很兴奋,终于报了城濮之战的仇了。
但楚庄王并未对晋军赶尽杀绝,他命令楚军停止进攻,放任晋军渡过黄河去。楚军涌入晋营,整车整车地搬运着战利品。
晋军残兵仍旧为渡船而争抢,乱成一团。直到黄昏,楚庄王将军队驻扎在邲地,看着可怜的晋国残兵夜里渡河。
史料记载:晋军夜里渡河,喧吵至天明。
取得了邲地之战的胜利,晋国的江湖盟主宝座自然便让了出来,楚国已经成了当时春秋第一强国,众诸侯国的带头大哥。
陈国、蔡国、卫国、鲁国、曹国、邾国、许国等等一应习惯抱大腿的国家,都背弃了晋国,呼啦啦一起涌向了楚国。
晋国能有什么办法?
刚继位的晋景公哪想到自己的晋国君使命刚开始不久,便遭到了当头一击!
当他看着中军元帅荀林父率领垂头丧气的晋军将士们回到晋国时,气不打一处来。
荀林父自知战败责任重大,一回到晋国,便请求以死抵罪。
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