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晋楚城濮大战(3)(4/5)
的:
“请晋侯派出您的勇士,先和斗勃比试比试。外臣成得臣就陪着晋侯,一旁观看他们的角斗吧。”
成得臣呐成得臣,楚军之所以此前横行天下,那就是因为摒弃了所谓的战争之礼啊。战争,那是事关生死、事关兴衰、事关存亡的大事!
曾经的楚军,纵横江湖百年来,所向披靡,指哪打哪,取得了多少个伟大的胜利?这些胜利的背后,你成得臣如果好好总结一下,那正是完全摒弃了所谓的战争礼仪!
正是因为不受战争礼仪约束,所以楚军才是一支真正的雄师!要知道,那些最懂军礼战礼的国家是最先败亡的。
看看秦国,晋国,以及自己的楚国,在战场上根本不讲礼仪不讲道理,却总能获得胜利。胜利的积累,使国家不断强大,最终笑傲江湖。
晋文公重耳,就在流亡了十九年后,已深知所谓的礼,只是在符合自己利益需要时才用得到,一旦不符合自己利益,那便完全可以不遵守。
这一次,就在城濮战场上,成得臣体会到了讲礼义讲道理是如何完败于不讲礼不讲理的。
而且,直到开战前一刻,先轸仍在迷惑成得臣。比如关于这个战书。
既然你楚军讲起了战礼,那咱晋军也来一把吧,借战书鼓鼓士气。
先轸派出栾枝,代表晋文公回复成得臣:“寡君已经听到令尹的命令了。一直以来,寡君都记着楚王的恩惠,所以当贵军逼迫而来,寡君率晋军是一退再退。
本想着,我军已经退避三舍了。按理,一国之臣也应礼待一国之君,不应对抗,但没想到您居然兵追至此。
既然令尹不肯宽容我们,寡君说了,那就请令尹准备好你们的战车,带着贵国国君对你们的重托,咱们明天早上战场相见吧。”
有意思伐?这便是所谓的战礼一部分。当然,史料的记载不是这个样子的,还要更文皱巴巴一些。
晋文公之所以这样回复,那正是先轸之意,而且,这里面隐含着诱敌以及鼓舞士气等意义。
第一,我们晋国人也是讲礼仪的,你下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