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赏罚(2/4)
培养自己的班底迫在眉睫。然而遍观朝野,李晔找不出一个既能信任又有宰相才望的人,故而与太尉私聊。太尉举荐了他一手培养起来的中书侍郎郑延昌。其出身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巢乱期间在郑畋手下担任助手,参赞军务,协调粮草,理财这块很精通。品性也不错,不争权,勤勉踏实。从号召力上来说,中唐名相郑余庆孙——李克用亦师亦友亦敌的长者——诸葛爽、朱玫、王行瑜的上司——朱温的前任——故河东节度使、宣武节度使、岭南节度使、侍中、太傅、司徒、宰相荥阳县男郑文忠公讳从傥是其从兄。几方面综合一考虑,李晔接纳了太尉的举荐。至于薛王知柔,他得以参与财政,盖因师从杜让能。其他大臣不敢也不愿结交诸王,这是政治忌讳。但于三百年开国功勋杜氏而言,李杜早已融为一体。不止薛王知柔,延王戒丕、丹王允、韩王克良等六位嗣王,早都在太尉门下协助处理事务。依稀记得这几个嗣王在晚唐政坛上不算特别显眼,但一直是昭宗最信任的亲人——延王戒丕多次担任使者出使藩镇,为昭宗搬救兵。韩王克良等屡次带兵救驾,直到在华州被韩建杀害。其实也好。且不管能力强弱,至少可用。宣布完诏书,百僚在太尉的带领下再次齐齐对着圣人拜倒:“维天降灵,汉并天下,大唐万世。乐哉擒贼,小人宾服;臣等谨为贺,圣人千秋万岁,国光蔚起,民气昭苏。”声震楼宇,尤其麟德殿极广,回声一圈圈荡漾在宫室中,令人心意澎湃。圣人对此感到很振奋,但为表谦虚,他侧过身体,用袖子遮住脸蛋:“惟卿等百福骈臻,人登寿域。”……麟德殿受朝结束后,圣人沿着朱雀中轴街去了城南的大雁塔。无它。今日受朝贺,淑妃何氏也领着妃嫔去了大慈恩寺进香,主持水陆法会。或许是圣人大胜归来,何氏等嫔妃随着中官的收敛而轻松了许多,不用像以前那样担惊受怕,被人监视。做点什么事,要点东西都畏手畏脚,看人脸色。这让何氏看到了希望的火光——也许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她把这个归结于信仰的力量——是神灵对丈夫的庇佑。于是,她越发崇教,每天都到宫里的大福宝殿敬拜三清,时不时外出布施。今日,得知丈夫下诏为阵亡将士营建衣冠冢,撰神道碑勒功,她照例第一时间出宫,来大慈恩寺代为主持水陆法会,超度殉国英灵。即便圣人这半年来对她极其冷淡,她也只当是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