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益州骨气(四)(5/6)
p>
李恢没有片刻停留,只是推说自己不过是个传话的使者,军队的调动和自己无关,自己明日,必须得回去。
现下还在成都城内的人,大多都是蜀郡地方士人。
除了王累外,以秦宓和费观为首。其他诸如任安、王商、陈实、祝龟、杜琼等人。
这些人,历史上在刘备占据益州后,都是跟着刘璋一起投降,后来在刘备手下为官的益州本土派集团代表。
现在,这些人正和刘璋讨论到底要怎么办,到底是战还是和。
王累当然是义正严词地要求大家和他一样,支持刘璋和荆州军打到底,玉石俱焚也不愿投降。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大厅之内,除了他王累之外,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投降才是最好的选择。
“主公,若战,成都被攻克,是迟早的事了。战与不战,对于士荆州而言,结果似乎都是一样的。”费观说起来,还是刘璋的女婿。
几年前,士颂还只占据荆南四郡的时候,他作为益州的使者见过士颂,当时他心里就十分不安,觉得刘表虽然一直找益州的麻烦,但是刘表的才能有限,未必对益州有多少威胁。
他当时就隐隐觉得,若是士颂拿下荆北,发展几年后,必然会打益州的主意。
现在看来,他当时的看法,无比正确。
“宾伯的意思,是劝我投降?”刘璋的心里面,其实早就想要投降了,只不过需要一个台阶下。
其实,当他听说自己的儿子,在前线宁愿自刎而死,也不愿意被俘虏,不愿投降的时候,心中是一阵唏嘘。
他没有年轻人那样的热血,也没有王累那样坚定的思想信念,他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从他的想法去看待问题,那就是投降远比抵抗要好得多。
再看看现在,还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些益州“最后的忠臣”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些人未必忠心,而是他们作为蜀郡,作为成都的地方大世家,他们的利益在没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