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初治四郡(4/6)
/p>
每个级别的军士若是对应的勋爵升等了,其对应的军士等级也能提升一等,军士等级提升后,军士获得军饷自然也多,战场上分得的战利品也越丰厚,被提拔当官的机会也越大。
很多军士的文化程度不高,弄不明白军等制度和勋爵制度有什么区别,但是士颂用最粗俗,最接地气的说法,给他们做了解释。
九等军制度中的等级,指的是军士的战斗力,说白了就是你能不能打,你的战斗力被划分为几等战斗力,这种等级是以一等战力为最高的。
而勋爵制度,则指的是在战争或者紧急事件中立下的战功,和你的战斗力没有关系,你战斗力不高,不妨碍你立下大功,只要是有战功,那么便能获得对应的勋爵。
这么一解释,即便是不识字的文盲,也明白了两种制度的区别,个个摩拳擦掌,要为自己夺得一个好的军等和勋官。
重商,屯田,整军,这是士颂在荆南四郡的治理过程中,最看中的三件事。
但真正做起来,千头万绪,每天的进展都很慢。
好在世人都盯着北面,在关注反董卓联军的举动,他在荆南一隅的胡乱捣腾,还没有引起各方的重视。
除了这三件事情外,还有一件事,便是士颂接受了士燮的提议,在荆南寻访贤才,选拔贤能之士。
还真别说,居然还真让他找到了几个可用之才。
先是长沙郡降臣桓阶,举荐了武陵郡的青年贤才潘濬,说是年纪和士颂相差不大,却也是难得的少年奇才,建议士颂一用。
潘濬这个名字,士颂是有印象的。
刘备留在荆州治理地方的能臣,关羽被袭杀后,投降东吴。
后来,潘濬也受到了东吴的重用,在士颂的记忆中,这人可是个治理地方的人才。
至于举荐他的桓阶,更是不得了。
他是三国后期,曹丕时代的魏国重臣,被曹丕视为寄命之臣。
这段时间,自己很多的想法主张,都是由恒阶来逐步施行完成的。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