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方孝孺要洗清冤屈?罗贯中的往事,朱允熥的算盘!(2/5)
”黄子澄看着他,轻轻叹了口气。他霍地一下,挣开方孝孺的手,站了起来。“我信你?可你叫我如何信你?”“昨日在军事学院,你回答吴王的问题,可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你公开支持吴王,这可没有冤枉你!”他怒声震吼,咆哮如雷。直震得窗户都刷刷作响。方孝孺连声否认:“此事从何说起?”“我所支持的,只是圣人之言,是圣人的教诲。”“我可没有说过一句,支持吴王收燕王、收梁国公等功勋武将为弟子。”黄子澄冷笑道:“有区别吗?”“你都说了,长辈可以拜晚辈为师,在天下人眼中,这不就是为吴王摇旗呐喊,明确支持吴王吗?”朝中官员和天下读书人反对朱允熥这样做,其中最大的理由,便是长幼有序。朱允熥身为晚辈,不能收长辈为弟子。结果方孝孺却站出来释经——依圣人所言,长辈是可以拜晚辈为师的!那读书人再反对的话,就是反对圣人了!哪个读书人敢反对圣人呢?“不是,绝不是!”方孝孺矢口否认:“学无先后,达者为师。”“长辈可以拜晚辈为师,这是圣人的教诲。”“可前提是,这名晚辈,必须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远超长辈。”“吴王粗鄙无礼,学问不堪,无才无德,他有什么资格,当天下武将之师?”“他可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无征战经验。”“亦不曾写出过锦绣文章,有不世之才。”“也没有熟读兵法兵书,深得孙子真传。”“他……他……他根本不配!”黄子澄耻笑道:“你现在和我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当时怎么不说清楚呢?”“你是畏惧他吴王的权势,贪生怕死,才故意只说一半吗?”方孝孺正待出言辩解,不是自己不想说,而是朱允熥根本没有给机会让他说,此时,黄子澄话锋一转,叹道:“吴王虽然狂妄囂张,所行无忌,举止无礼。可若论才学,却还是真有几分的。”“若不论辈分伦常,他当那群武将的老师,却也不见得就不够格。”“你口中的圣人教诲,正好助他找到了理由。”方孝孺怒道:“黄口小儿,能有什么才学?”“你不要被他一首词给吓住了。”“我特意去问过昔日教过他的老师,吴王从前并无太高才学。”“所写的诗词,水平也非常之低。”“若说他因故太子薨逝,遭受刺激而性格大变,还能勉强说得通。”“若说他一夜之间,便能写出惊世诗词,我却是半点也不信的。”“依我之见,他那首写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