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少年意气!我写的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名著”!(1/5)
“对,和新书有关。”北川秀直截了当的把高尔基三部曲的大致创意在电话里和斋藤玲奈说了。“.主人公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作为三部曲的第一部,要再现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斋藤玲奈反复梳理了下从北川秀那里得来的讯息,一边嘴上复述,一边手上用钢笔在草稿纸上不住涂涂写写,“19世纪七八十年代,也就是1870-1880,没记错的话,那会儿的沙俄刚经历了农奴制改革,已经在往现代化工业强国的道路上发展了。但好像改革的不彻底性导致他们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制度也没有改变”读书时期,斋藤玲奈喜欢看外国历史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认知。说起那个年代的沙俄,她的脑海里瞬间弹出了很多历史资料。“是啊。那时的沙俄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封建性质的军事主义帝国,亚历山大三世接手时,整个国家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不仅是他要面临的巨大难题,也是无数底层人要考虑的事。动荡的年代,不安稳的政局,以及分化的阶级,这些是孕育文学作品的最好土壤。那种年代背景也非常适合作为的世界观背景。”北川秀接口道。高尔基三部曲能名传千古,一方面是因为他超高的文学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得归功于当时那个动荡而迷人的年代。有《追忆似水年华》和《百年孤独》的“前车之鉴”,斋藤玲奈倒是没疑惑为什么北川秀会挑选外国历史中的动荡年代来写。毕竟《追忆似水年华》就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写的一战二战时期的法国,《百年孤独》更是写出了一个哥伦比亚大家族的几度沉浮。要想在世界文学史上名流千古,作品得经得起时间和时代的考验,显然这类型的题材会比主写情情爱爱的那种要容易出圈得多。这点也毋庸置疑。但她还是有一个小小的疑惑:“为什么会选择俄国?我的意思是,那边的文学市场其实非常繁荣,且对外国文学的排斥度也挺高”“你想说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方向,对吧?”北川秀很快就get到了她的点。斋藤玲奈点了点头,但旋即又对着手机笑道:“当然,这只是我身为从业人员和编辑部部长的职业判断。你知道的,处于这个位置时间久了,难免会被市场和所谓的规律影响。但我们一直以来不就是都在做着反直觉,反市场的事情么?而且这次说好了,得给西方文学界的那些混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