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从军头到国主(3/4)
带着薛家的第三代,也就是他的儿女以及侄儿侄女们一起读书。李云见到他的时候,这位薛二郎正在翻看一本已经发黄的古籍,见到李云过来之后,他连忙站了起来,行礼道:“二郎来了。”李云拱手还礼,笑着说道:“二哥在金陵,住的可还习惯。”“习惯,习惯。”薛放请李云坐下,然后给李云倒了茶水,开口道:“比先前清闲了许多,倒是多了些读书的时间,听闻二郎刚回金陵,到我这里是?”李云低头喝了口茶,笑着说道:“想给二哥寻些事情做。”薛放一怔,然后苦笑道:“我是个百无一用之人,能有什么地方帮得到二郎?”“二哥之前不是做过粮食生意吗。”李云笑着说道:“我想让二哥,到江北去重操旧业,再经营一家粮行。”“我给你出钱出粮,最多一年半载,你就会成为江北,乃至于江南最大的粮商。”薛放皱了皱眉头,问道:“二郎如今,已经主宰了江南江北,干什么还要费尽周折去做这种事情?”“不是为了挣钱。”李云叹了口气道:“当然了,要是能挣一点,也没有什么坏处,不过我最主要的目的,是想通过一个粮行,来平抑粮价。”“二哥可能不知道,江北的粮价,现在比江南,贵了近六成。”薛放依旧想不明白,说道:“想要平抑粮价,只要官府开仓放粮就行了,何苦这样拐弯抹角。”“二哥这就不懂了。”李云笑着说道:“官府出面,除非是直接把赈了,否则出价多贱,也依旧会有人骂贵。”“而即便是都赈了,也还是会有人骂赈的不够多,想要通过官府放粮,把粮价打下去,需要出的粮食太多。”“而地方上的粮行则不一样。”“粮行只需要平价,或者说是市价高一些卖,那么百姓就会觉得,高粮价已经过去了。”“有一个民间的粮行。”“再有官府的粮仓。”李云指了指薛放,又指了指自己:“咱们相互配合,就可以掌握粮食的定价权。”薛放认真想了想,然后看着李云说道:“我有两个问题。”“二哥直说就是。”“第一个问题,如果江北的同行,过来大量采买贱价粮米,应当如何应对?”“每人每天限量购买。”李云不假思索的说道:“若还是有人大量恶意买粮,官府的铁拳会砸在他们身上。”薛放点了点头,又问道:“第二个问题,如果官府能够控制粮价,将来会不会有官商勾结,故意抬高粮价?”“会有。”李云叹了口气道:“所以这个事情,只能咱们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