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其他类型> 1982从香江开始> 第275章 又开机(4/5)

第275章 又开机(4/5)

,身后篝火被雨水打湿熄灭,象征其心中正义被逐渐消磨的意向镜头。翟远有点顶不住了,哈欠连天跟众人告辞。身后,一群内地制片导演相送,一个个欲言又止。翟远前脚刚走,众人便齐刷刷将目光落在周学军身上,摩拳擦掌:“老周,你跟翟老板熟,能不能给我们厂也拉点投资……”翟远对这一切懵然无知。坐车回酒店,心里还记着《芙蓉镇》的事,打了个电话给香江,电话那头施楠生睡意朦胧。“乜事啊老板?这么早打电话过来。”“给你个内地对公户口,用公司账户打三十万港币过来……”交代完施楠生,翟远倒头把自己摔在床上,打哈欠抻了个懒腰。“分成,分得了多少啊,不如下次让谢晋介绍姜文给我认识。”翟远投资三十万给《芙蓉镇》不求回报、高风亮节。其实也是对这部电影的票房并不看好,所以捞个监制的署名就足够。后世这部戏在香江甫一上映,便打破了在香江的内地电影票房最高记录。但总票房也不过七百万出头。至于内地就更不必提,目前内地电影的销售模式,大头并不是票房分账,而是制片厂向外出售拷贝,一个拷贝起码需要十万以上的观影人次才能收回成本,为了将拷贝最大化利用,会有专门的跑片员四处奔走赶场,拿着拷贝到各地放映,期间万一拷贝损坏,之前统计的数据全部付诸东流。后世所有号称票房过亿的内地电影,其实算的都是观影人次和票价的数学题,实际上远没有那么简单。翟远曾经还问过周学军一嘴:“听说少林寺在内地赚了上亿?”周学军一翻眼皮:“净他妈扯淡!一部电影要是真能赚上亿,我们文联能骑在招商局头上拉屎撒尿,内地电影产业早就成了重点扶持项目,不至于制片厂要去银行贷款拍片。”这个逻辑比翟远自己瞎琢磨要清晰不少,立刻释然了。果然想在内地拍片赚钱还得再等几年。九十年代是个分界线,零八年是个大分界线、一二年是个超级分界线……再往后就迎来了大洗米时代,内地电影产业开始烈火烹油,白手套层出不穷,姓赵的姓范的和姓贾的三代接力,大办洗衣房事业。熬吧。翟远躺在床上胡乱琢磨,现在先在内地混个脸熟,静待将来时代的马车开过来,搭个顺风车就好。…………5月24日。《黄飞鸿》的拍摄有条不紊的往前推进。另一部《僵尸先生》也准备得差不多,许官英不紧不慢从香江赶过来,跟师父林正英、师兄尊龙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