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硬骨头,搅弄起了风云(2/5)
彼时港岛猪肉100斤也不过245港元,按林亮当时的收入,要4个月不吃不喝才买得起一条“玻璃裤带”。
但不论是“玻璃裤带”还是原子笔,其主要材料都离不开一种东西,那就是塑料。
“plastic”,林亮立刻将其与自己在杂志上看过的这个词联系在一起。
彼时的塑料制品仍为舶来品,尚未在日常生活中大范围推广。
林亮仔细观察后断定,以后塑料制品大有市场。
通过广泛阅读,林亮掌握了与塑料相关的知识,他辞去了报摊工作,顺利入职了一家化工原料公司。
在他的建议下,公司老板投资建设起永新塑胶厂,大规模使用塑料生产尺子、梳子以及相框等日用品,并逐渐扩张至招牌、灯箱……
这段经历,让林亮更加坚定了开发塑料制品的决心。
而几乎是同一时间。
当李家城在1950年创办长江塑胶厂的时候,林亮看好内地市场,在1949年初于广东成立了一家利民塑胶胶木制品工厂。
由此两人的命运开始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李家城一路长虹,中道崩殂,再次起航走到了他的面前。
而林亮在开始失利之后,推出自己的原创玩具——小黄鸭。
虽然发展坎坷,一路艰辛,但也总算是走了过来。
已经到了黎明的曙光。
所以,他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将自己奋斗了一辈子,倾注了所有心血的厂子卖给别人。
哪怕这个人是李家城。
“请回吧,李生。”
林亮起身,发出了逐客令:“我知道你们在接触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但你们也甭费心思了,你们别忘了我还有一个女儿,将来永和我会交到她的手里。”
李家城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驳了面子,脸上也终于挂不住了:“林生,我希望你再好好考虑一下,人生不过百年,你已经走了大半段了,哪怕你再走下去,你就能确信可以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