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能臣(2/4)
而之前对皇帝上位的不满,也随着时间渐渐淡去,从而彻底消散。堵胤锡是崇祯十年的进士,崇祯十二年时他在南京户部当主事。崇祯十三年正月,他转任北新钞关分司之职。在这个职务上申明课则,革除积弊。当时恰好淫雨连绵,米价昂贵,商船不至,他就出台免税招商办法,不久商船就陆续到来。这年的十二月,天灾流行,百姓生活困苦,他特为减餐,停止宴会,不听音乐,茹蔬食粥。同时,他赈济灾民,每人半升,隔日一次,共给米200石,赖以活者万人。从这些来看,堵胤锡不仅是一个能臣,更是一个清官,但因为在任上得罪了当时的既得利益,北新钞关分司的职务并没有干上太久,为了把他赶走,当时的商人勾结东林党人暗中下手,以为他升官的理由直接把他打发去了长沙,当了长沙知府。虽然长沙知府的官职要比北新钞关分司的职务高两级,可问题这不是官职高低那么简单。首先北新钞关分司的官职可不普通,虽然级别不高手中的权力却是不小,换句话来说相当于一地海关的关长,是大明七大钞关之一,不仅掌控着大运河的货物流通,更负责进出口贸易的管辖,此外还有地方的行政权力,这可是一个富得流油的衙门,假如堵胤锡愿意和当地士绅还有官员同流合污,轻而易举就能赚上几辈子都赚不到的财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在北新钞关分司的职务上根本就是小意思,只要在这个职务上安稳呆上几年,上百万都是轻而易举,可惜堵胤锡是一个不愿同流合污的人,更心怀百姓,就这样仅仅干了一年就被人使坏给踢走了。去了长沙当知府虽然表面上是升官,可这个官却不是那么好干的。堵胤锡去长沙的时候正好是流寇闹的最凶的时候,长沙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是流寇进攻的目标之一,如果流寇直接打来,凭借长沙的兵力很难守住,一旦城破就是以身殉国的结局。但堵胤锡明知道这个情况却依然赴任,到了长沙后他不仅在短时间内处置了长沙府累积的三百多件案子,还以知府的名义招纳军士组建民团,练兵备战。在他当知府的几年中,亲自领军击退了多股流寇的进犯,保住了长沙安危。同时还在当地鼓励生产,收拢流民,安置灾民,开仓救济,深得百姓爱戴。之后因为政绩卓然,再加上中原流寇势大,朝廷特意升了堵胤锡两级官衔,继续留任长沙知府,同时兼武汉和黄州兵备道。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