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新兴阶级(2/4)
大明臣子,也是陛下的臣子,臣心中只愿为陛下和大明做事,至于其他臣并不看重,臣任凭陛下安排就是了。”“好!”张锡钧这个态度让朱慎锥很是高兴,他欣慰地点点头,开口对张锡钧说道:“原本朕是打算让你先接管刑部,等过上两年再入阁的。但朕仔细想了想,觉得你去另一处更为合适些。”张锡钧并不意外,坐在那边仔细聆听着。朱慎锥道:“爱卿之能朕很清楚,如仅仅去了刑部,未免委屈了爱卿,至于入阁时机未到,何况就算进了内阁,对于爱卿而言也略有不妥。之前爱卿谈到江南一事,说了不少关于江南的情况,朕这些时日也在琢磨江南的诸多问题。”“江南一地,富甲天下,民风开放,贸易繁荣,地方士绅、商人更是数不胜数,在隆庆开关后江南更是第一个同外国接触,并直接贸易的地区,这近百年来江南商业发展迅猛,乃我大明最盛的区域。”“但盛归盛,问题也是诸多。万历年间起,东林党大兴,而东林党同江南士绅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士绅或者商人因为东林党的缘故同官员之间因为利益的缘故进行纠缠,再加上其他一些特殊原因,使得江南情况在我大明同其他各地均不相同,也造就了后来诸多情况的发生……。”朱慎锥侃侃而言,讲着江南的一些情况。张锡钧认真听着皇帝的话,不时微微点头,但当听到一些皇帝和自己不同的看法时,下意识凝思细想起来。朱慎锥所说的问题都是事实,他大部分都是在江南亲历过的。江南在大明本就富庶,这个不能否认,何况大明开国之初定都的地方是南京而不是如今的京师,太祖朱元璋之所以选择南京作为首都是有着深意的。把首都选在南京,一方面是可以更好地掌控这个全国最富庶的区域,以中央京师之地来镇住这片财赋所出。此外,这还和当年张士诚有关,当初和太祖朱元璋争夺天下的有两人,一个是陈友谅,另一个就是张士诚。陈友谅暂且罢了,虽然朱元璋对陈友谅的评价极高,承认他有当皇帝的资格,而且能力不亚于自己,之所以会兵败身亡那是因为朱元璋的运气更好些,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假如不是战术运用出了问题,再加上在战场上陈友谅作为主将居然被一箭射死,导致全军崩溃的话,朱元璋能不能赢得这一仗还是两说呢。而张士诚虽然比不上陈友谅,更比不上朱元璋,但张士诚在江南民间却有着极高的声望,深受江南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