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诛少正卯1:为什么孔子要诛杀少正卯?(2/5)
。
也正因为孔子的名声越来越大,所以鲁国上层一直在关注着他。
最早是鲁昭公,后来是阳虎,再是包括季氏、孟氏在内的三桓家族。
到后来,孔子终于成功出仕,从中都宰到司空,再到如今的大司寇。
孔子的成功,让少正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少正卯也是一位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他学着孔子,也办学收徒。
而且,少正卯作为鲁国大夫,享受着高级别的俸?,他不缺钱。
这是少正卯办学与孔子一开始办学最大的不同。当然,到现在,都有着共同的理想:通过办法收徒,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影响力越大,就有机会在政坛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就有更好的条件实现自己学术思想的传播。
不缺钱的少正卯一办学就收到了很大的成功,他向学生收取的学费更低,甚至对许多实在困难的学生,免费。
当然这个是次要的,关键是少正卯本人确实有才。
少正卯的有才,突出的体现在他讲课的方法很有开创性。少正卯总是喜欢提出一些与时势紧密联系的问题,然后与学生们一起讨论。
他很喜欢讲历史案例,以案说事,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而且,少正卯的口才非常好,他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参与辩论。他言辞幽默风趣,举例通俗易懂,讲理深入浅出。
再加上大夫这样的爵位加持,少正卯顿时红了。史实称,“闻人”。
与孔子一样,少正卯认为这个社会应该要讲规矩。
只是孔子强调的规矩是周公旦所制订的周礼,孔子认为这是最完美的规矩。如今礼崩乐坏,所以时局混乱。唯有克己复礼才能让社会安定,所以应以礼仪治理国家。
少正卯强调的规矩是符合时局的制度,周礼中那些好的应该坚持下来,但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部分必须去除。
礼崩乐坏原因正是有些礼有些乐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又没有新的规范,所以时局混乱。那就应该完善符合时局的制度,这就是法。
很显然,少正卯与孔子的理念和观点不同。理念和观点的不同,导致两人的政治主张也不同。
这真的很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