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机会来了:为什么鲁昭公认定八佾之礼是自己除掉季氏的绝佳机会?(2/4)
后都没机会了。”
鲁昭公想了想,还是不放心,最后将子家羁叫来。
子家羁听鲁昭公一说,连连摆手道:“主公,切勿行此险招,献策之人,实属无耻至极。大事若成,献策之人凭此谄媚阿谀得到巨大利益。大事若不成,主公将遭受无尽恶名,且可能万劫不复。
此等将大事仰仗侥幸之为,实为不智不明!
主公难道不知道,国家已经数世未能掌握在国君手里了。季氏之势力大到无边,哪怕一时挫败,也留有巨大隐患,主公务必三思而行啊。”
鲁昭公烦躁无比,他叹着气,让子家羁退下。
子家羁却道:“臣乃尽忠奉君之臣,如今已尽得主公机密,如果臣出宫,而机密泄露,臣还怎么敢指望再得主公信任?就请主公同意臣从此居于宫中吧。”
看着子家羁中蹒跚离去,鲁昭公无限感慨。
鲁国,多一些子家羁这样的大夫那该多好啊。
子家羁从此就一直居于宫中,举棋不定的鲁昭公最终没有立即起事。
是的,子家羁和臧孙赐说得对,必须要有足够成熟的时机,方可以突然向季氏发起袭击,一举取得成功。
机会,终于来了。
至少鲁昭公看来是特大时机,因为季孙意如又干了一件令全鲁国上下都愤怒的事。
原来,根据惯例,这一天是鲁国为先君鲁襄公举行禘祭的日子。
根据禘祭之礼,需要安排一场万舞表演。
万舞是一项高级别的舞蹈,分上半场和下半场,其中上半场是武舞,舞者皆手持兵器跳舞。
下半场是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跳舞。至于具体是如何跳法,现在可能失传了,也许可以参照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群舞可知一二,反正就是指舞蹈。
根据鲁国规制,鲁国的万舞,可以使用八佾之舞。八佾,即八八六十四人的编队,大家一起跳舞。
但安排舞蹈的官吏张三头大了,因为找了半天,结果只找到两个人会跳万舞!
鲁昭公一听就火大了:“人呢?难道跳万舞的人死绝了?”
张三吞吞吐吐道:“所有的人都到季氏府上去了。”
啊?去季氏府上干什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