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春秋鲁国风云> 第351章 弭兵会盟1:世界和平会议,为什么齐国提出了异议?(2/3)

第351章 弭兵会盟1:世界和平会议,为什么齐国提出了异议?(2/3)

怀着同样的想法有意结交这位名享江湖的鲁国贤大夫。就这样,鲁国和晋国两位执政上卿好好喝了一次茶,围绕着世界和平交流了看法。

    叔孙豹对赵武道:“元帅,您的理想令人动容。如今,王室衰落,礼崩乐坏,四方蛮夷蠢蠢欲动,各国诸侯已经厌倦了互相攻伐。各国诸侯也唯有依靠晋国才算有了安定,这都是托晋国的福。

    如果元帅能够推动实现真正的和平,那是功德无量啊。豹听说,宋国执政上卿向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贤人,他一直在研究宋国先人华元的那次弭兵会盟为何最后失败。而且,他与各国大夫交往都密切,甚至与楚国令尹屈建都有深交,元帅何不找他商议呢?”

    赵武采纳了叔孙豹的意见,专门与宋国执政上卿向戌进行详谈。向戌欣赏领命,出使楚国。楚国令尹屈建热情接待了向戍,向戍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了希望晋楚两国放下刀兵和平共处的意见。结果,楚国也有意休养生息,愿与晋国休战。

    其实对楚国来讲,甚至比晋国更需要与中原列国诸侯的和平,因为楚国必须可腾出手来对付可恶的吴国佬。

    离开楚国后,向戍马不停蹄,花了几个月时间,不辞辛苦奔波于各诸侯国,列国诸侯闻讯纷纷表示支持。

    世界和平,用当时的话讲是弭兵会盟,但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不单是晋国的问题,也是鲁国、齐国、宋国等诸侯国的共同问题。这便是乌馀问题。

    乌馀本是齐国大夫,齐国先君齐后庄公当时支持晋国的栾盈起兵造反,并出兵进攻晋国,这位乌馀大夫提出了不同政见。但齐后庄公根本未听取乌馀的意见,一意孤行,最后以失败告终。

    乌馀见齐后庄公吃了大瘪,就各种讽刺嘲笑,终于惹怒了齐后庄公。乌馀见自己的大嘴巴终于惹上祸了,干脆带着自己的封邑与族人投降了晋国。

    这也是公元前548年的事,虽然当年齐后庄公被崔杼弑杀,但乌馀已经投靠了晋国,而且,晋国国君晋平公又很欢迎列国诸侯大夫带着封邑来投靠,所以乌馀就没考虑回到齐国。

    大夫带着封邑投靠他国是很严重的违法乱礼之为,分封制规定了“大夫无外交”,即公族大夫未经国君同意,不能私自去外国,不能私自结交他国大夫。这是为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