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春秋鲁国风云> 第651章 艾陵之战(2)(2/3)

第651章 艾陵之战(2)(2/3)

在现代的人们眼里,这个吴王夫差是一个负面典型,但那只是小说家们写故事需要而塑造的人物形象罢了。

    历史上真正的夫差,绝对是一位风云人物,一位战场上的英雄人物,一位创造了很多历史的人物。

    好,那我们把这一仗,就放在夫差的视角去打吧。

    夫差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如果真的硬拼的话,那必然是一个伤敌一千而自损八佰的下场,这对人口并不多战士数量有限的吴国来讲,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

    于是,夫差将部队分成了两部,一部用于一线进攻,而另一部则是留下了最为精锐的吴军主力3万人,用作预备队。

    而且,这3万吴军预备队,被夫差深藏于战场外,绝对不能被敌人轻易发现。

    什么?预备队?貌似春秋讲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听到预备队的概念吧?

    是的,这是中国军事历史上第一次提到预备队的概念,而这个预备队的发明者,正是吴王夫差!

    那第一线的部队是哪些人呢?

    夫差把参与第一线作战的军队按左中右分成三军,与齐军相对。

    其中左路军由吴国猛将胥门巢率领,以郯军、邾军和鲁军为主力,其中鲁军主力几乎全是车兵,由叔孙州仇亲自指挥。

    中路军由王子姑曹指挥,乃吴步兵主力精锐一部分,另外还有三千越军。这三千越军,经夫差一路考察,确认这是属于越国的精锐部队,也被夫差认定为这是越国的全部国防军事力量。

    右路军由吴国猛将展如指挥,主要力量为战斗力最强的吴军车兵。

    如此排兵布阵,吴王夫差的作战意图是引诱齐军主动出击,他要在运动中消灭齐军!

    公元前484年周历5月29日,艾陵之战打响了。

    吴军首先发起了进攻,吴左军统帅胥门巢率先向齐军的右翼发起了进攻!

    按理,既然选择了进攻,那就应该以鲁军的战车先行,步卒随战车而发起冲锋。

    但吴左军统帅胥门巢貌似是一个不懂打仗的主,他居然命令叔孙州仇靠边站,第一轮冲锋就以吴步兵为主,还要以小型方阵大踏步的模式,“走”向齐军阵地!

    啊?这难道是作死的节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