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春秋鲁国风云> 第624章 子服何反对伐邾(2/3)

第624章 子服何反对伐邾(2/3)

 面对着满朝公卿大夫,子服何振振有词道:“各位,国家生存之道,在于小国以信义侍奉大国,大国以仁义保护小国。小国失去信义,或者大国不讲仁义,都是亡国之道。

    相对晋国,我鲁国乃小国,但如今我们已经背弃了晋国,已然失去了信义。相对邾国,我鲁国乃大国,如果讨伐邾国,则是我鲁国失去仁义。

    如今,我鲁国不但失去了信义,还将要失去仁义,国家就危险了。

    眼下,晋国虽未追究鲁国叛晋之责任,但各位不认为应该重视晋国吗?何况,蛮夷吴国已然摆出北上架势,吴国北上,我鲁国必然卷入其中,如何应对,难道各位不从国家社稷高度出发,慎重考虑吗?”

    子服何此言一出,众皆低首不语。确实,如今的鲁国,别看有一个邾国可以欺负,但相比起晋国、吴国这样的强国,其实鲁国都自身难保了。

    在这个春秋江湖,维系鲁国在江湖上喘着气的,根本不是鲁国的国家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而是周礼,是信义和仁义!

    会议陷入僵局,谁都无法反驳子服何。

    卿大夫、大司空仲孙何忌嚅了嚅嘴,打破了僵局:“大家都发表发表意见吧,吾孟氏的意见是少数服从多数,打还是不打,就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定。”

    这话显然是高大上的,但很多时候,真理并非掌握在多数人手中。有时候,所谓三重一大会议的少数服从多数决定办法,在实质性缺失民主的政治生态中,仅仅是少数人尤其是当权派欲行其事的遮羞布而已!

    那些个真正掌握真理的,一旦将头撞向那块遮羞布,往往会把头比撞向南墙还要撞得惨烈。

    讨伐邾国,是季孙肥的主张,也是三桓的意思,鲁哀公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其他卿大夫此时基本都投靠了三桓,你子服何就一介上大夫,本身话语权有限,虽然意见得得非常正确到位,但谁又人真正站到你子服何这一边呢?

    仲孙何忌抛出少数服从多数的论调,但自己根本没表态,从仲孙何忌的话中,人们感受到的却是仲孙何忌并不赞同子服何的意见。

    众人仍旧不语,子服何急了,大声道:“想当年,禹王于涂山会合诸侯,众皆响应,从各地赴涂山朝见禹王都数以万计。但那些曾朝见禹王的诸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