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春秋鲁国风云> 第619章 绝粮之困(6)(2/4)

第619章 绝粮之困(6)(2/4)

但没想到颜回却承认道:“弟子确实先夫子而吃了一块肉。”

    然后,颜回将刚才肉不慎掉地上沾了尘泥的事如实相告。

    端木赐听后不禁面红耳赤,情知错怪了颜回,立即向颜回表示道歉。

    颜回却一点也不生气,貌似颜回的七情六欲中,就没有生气这一回事。他的性格特别好,虽然颜回并没有总结后世人所说的“生气是自己对他人所犯错误的自我惩罚”,但他确实能够做到“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坚持的,是以身守仁。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作为孔子高徒,颜回不但以仁律己,还真正做到了“不迁怒,不贰过”。

    不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他人身上去,不拿他人当出气筒,不以增加人家的痛苦和压力来减轻自己的痛苦和压力,这就是颜回的不迁怒。

    这样的不迁怒,其实就是不发脾气,至少是不乱发脾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总是见到“迁怒”:下属莫名其妙被领导狠狠批评,可能无非就是领导自己心情不好而已;老公回到家里冲着老婆大吼大叫,可能无非就是自己在单位里受了气等等。

    不迁怒,可谓是修身的至高境界了,用现代的理论来讲,那是高级状态的情绪控制。但古今中外,真正能够做到不迁怒的人,少之又少。

    而颜回能够做到不迁怒,“仁心”守己,以“仁心”待人,所以他根本不会因为端木赐对自己的误解而生气。

    因为孔子曾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颜回,当然是践行“不知而不愠”的君子。

    这也是孔子对颜回尤其欣赏的一个方面,对颜回知若其子的孔子来说,孔子相信颜回绝对不会偷食狍肉,是因为颜回本就是一位能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

    孔子曾经赞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是在生活中的情形顿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简朴粗糙的竹器盛饭,简朴粗糙的葫芦瓢舀水,简陋破败的巷子。

    这样的生活状况,一般人几乎无法忍受,但“回也不改其乐”。

    之所以不改其乐,是因为颜回有自己的坚守和追求,这种坚守和追求,绝对不以物质生活富足为目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