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春秋鲁国风云> 第602章 子张颛孙师(3)(2/3)

第602章 子张颛孙师(3)(2/3)


    子张之儒相关言论就有“下无用则国家富,上有义则国家治,上有礼则民不争,立有神则国家敬,兼而爱之则民无怨心,以为无命则民不偷,昔者先王立此六者而树之德,此国家所以茂也”。

    有学者认为,这段话,其核心要义反映的正是墨家思想。

    下无用,即墨家倡导的节俭理念;上有义,即墨家倡导的尚同理念;立有神,即墨家倡导的明鬼理念;兼而爱之,即墨家倡导的兼爱理念;以为无命,即墨家倡导的非命。

    这里有一个成语,“禹行舜趋”,讲得正是颛孙师。

    据说,颛孙师曾向孔子讨教“善人之道”,孔子对他说,“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孔子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踩着圣人的脚印走,那仁德是难以学到家的。

    于是,颛孙师就恪守老师教诲,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模仿禹、舜这样的圣人说话行事。

    颛孙师甚至认为,禹舜这样的先贤圣人,最令人叹服的是犯而不校。

    犯而不校,就是哪怕曾经受到过别人陷害或欺侮,也不加以计较。

    传说中,大禹的父亲鲧因治水不利而被舜帝诛戮,但大禹并没有因此而对舜帝生怨,反而臣服于舜帝,并辅佐舜帝完成治水大业。

    舜帝有个叫象的弟弟,平时作恶多端,但舜却一直忍让,从不计较。

    但颛孙师总是将禹、舜之言行放在嘴上,全面摹仿禹舜,可谓是亦步亦趋,这就是“禹行舜趋”。

    于是,孔子摇摇头,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认为,颛孙师这样做,“过了”。

    毕竟,孔子倡导的是中庸之道。孔子的意思就是,当一个人对你不好,你却以德去回报他,那你又如何去回报对你好的人呢?

    所以,当别人对你恩德相待时,你应该用同样的德行来回报他们;但当别人对你恶意相待时,你应该直接反击,以“直”报复他们的伤害,而不是用“德”来回报。

    讲得再通俗一点,当人家对你好,你也要对人家好;当人家对你不好,你就要反击。

    于是,后来孟子曰:“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敬人者,人亦敬之;不敬人者,当以其人之道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