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春秋鲁国风云> 第601章 子张颛孙师(2)(1/3)

第601章 子张颛孙师(2)(1/3)

    据说,颛孙师是一位非常讲究“忠”与“信”的人,他把孔子关于忠信的教导写在大带上,以示永远不忘,并一直践行之。

    古代的士大夫阶层,在深衣外面要束一条腰带,是服饰的一部分,这条要带宽大显眼,故称大带。

    大带又叫绅,所以士大夫又被称士绅或者绅士。到后来,又演化成我们熟悉的乡绅。

    颛孙师把孔子关于忠信的教导写在大带上并践行之,成就了自己忠信楷模之名,甚至被后人誉为“亚圣之德”。

    颛孙师认为,作为士人,遇险时应考虑是否惜命,见利时应考虑是否该得,祭祀时应考虑是否严肃,居丧时应考虑是否悲伤。

    更令人称道的是颛孙师的交友观。

    颛孙师认为,与人交往既交比自己贤的人,也应交往普通的人,要宽宏豁达,主张“尊贤容众”,不要计较过去的恩怨。

    所以,颛孙师被称为“古之善交者”。

    也许颛孙师交友很广泛,而且三教九流无所不交,所以这不符合孔子的理念。

    史料记载,有一次,端木赐问孔子:对颛孙师与卜商两相比,谁更贤?

    孔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端木赐追问:那是否就意味着颛孙师要比卜商更优秀呢?

    孔子摇摇头,曰:过犹不及。

    这就是成语“过犹不及”的典故。

    用现代的话讲,孔子认为,颛孙师有些过分,而卜商则有些不够。无论是过了还是不够,都不够好。

    卜商,即大名鼎鼎的子夏,出生于公元前507年,氏卜名商,字子夏,晋国人氏,是孔子最为优秀的学生之一。

    据说,卜商才思敏捷,以文学着称,被当时世人誉为“有圣人之才”。

    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其中一派就是卜商的“子夏之儒”。

    卜商后来赴晋国魏氏领地西河(今山西河津,韩赵魏三家分晋后,为魏国重镇)继续传播儒家学说,这便是“子夏于西河设教”的故事。

    据说他有弟子三百,当时名震诸侯列国的李克、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国国君魏文侯都经常向卜商请教,尊卜商为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