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546章 赵匡胤详解大宋开国制度,赵构被女子们疯狂鄙夷(1/15)

第546章 赵匡胤详解大宋开国制度,赵构被女子们疯狂鄙夷(1/15)

    赵匡胤闻言,微微一笑。



    “傻孩子,过犹不及啊。”



    赵德芳仔细的品味着这句话。



    作为一名太子,赵德芳最近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控了“父皇每句话背后必有深意”的奥义。



    他很快就明白了赵匡胤的意思,道:



    “父皇您是觉得,只要罢免一个赵普就足够了吗?”



    赵匡胤哈哈地笑了起来,道:



    “傻孩子,你要明白,作为皇帝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步步为营。”



    “这样吧,朕好好和你说一说朕是怎么削除掉武人权力,让为祸唐末和五代十国的藩镇彻底在大宋消亡的吧。”



    很多人都以为,“杯酒释兵权”之后,大宋的藩镇问题就已经结束了。



    这其实是大错特错。



    事实上,“杯酒释兵权”只是解决中唐以来藩镇擅权的隐患和新执掌禁军的弄权问题的第一步。



    罢免几个武人领袖并不代表着就万事大吉了,赵匡胤必须要渗透到朝廷与地方的职官建置中去,改变藩镇在权力结构中的独立性,使之必须依附君权而运转。



    首先,为了防止武人以宰相的身份架空皇帝,大宋朝廷以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副使)与三司使以分宰相之权,收相互牵掣之效。



    枢密使直属皇帝,掌指挥权。禁军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和殿前都指挥负责训练与护卫。



    在完成了这一步之后,节度使基本成为了一个空职。



    于是乾德元年,赵匡胤开始陆续罢去地方节度使,渐削数十异姓王之权,安排他职,以文臣取代武职。



    开宝二年,赵匡胤又收回了藩镇将领武行德、王彦超等人的兵权。



    到这里,藩镇节度使才彻底在大宋消亡了。



    但若仅仅如此,赵匡胤依旧担心将来地方上厢兵将领作乱,还有灾荒年间再跑出一个黄巢这种农民军领袖来。



    于是赵匡胤又颁布法律,收厢兵之骁勇和荒年募精壮之丁为禁军,皆归枢密院指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