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男女混合双打(中)(4/7)
单的问题。这封书信写于1878,准确的说,是背景是1878年卡美尔死去的那一天。答案就在迷底上。”
伊莲娜小姐还没有说完,亚历山大就颇不及待的开口了。
他心中变得急躁。
在这个简单的对答游戏之中,他处在了非常不利的地位。
不是说顾为经在这个过程之中,吊打了亚历山大,呈现出了什么一面倒的局面。
亚历山大也许用心不诡,但他不傻。
为了让自己的名字和《雷雨天的老教堂》背后的故事紧密的联系起来,为了应付这次《油画》杂志的专访,他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一遍又一遍的整理手中的材料,意图拼解出最符合他想法的内容。
他也是用了心的。
他表现的一点都比顾为经差。
问题也恰恰出现在了这里。
他表现的也并不明显比顾为经更好。
伊莲娜小姐是个很难顶的人,她在采访里的作风简直毫不手软。
这就像是一场电视问答的知识竞赛,终极奖品是卡洛尔真实身份的署名权。
有些时候,关于莫奈,关于卡美尔,关于整个印象派,她提问的角度很刁钻。
他们都并不是每一次都答的对,也不是每一个问题都知道正确答案。
亚历山大知道。
顾为经也完全不需要答到100分,他只需要赢过自己,不,甚至他不需要赢过自己,以他的年纪,他只需要答到60分就可以了。
顾为经只有十八岁。
这是劣势。
观众会天然的就觉得,自己的观点要比十八岁的年轻人更权威,他亚历山大所说的话天然要比顾为经的话更让人信服。
但随着问答的推移——
观众慢慢会明白,这个十八岁的年轻人真的认真的研究过印象派的相关材料。
就像他所说的那样,心怀尊敬的研究过十九世纪的男性和女性艺术家们的人生。
观众便会意识到,顾为经,他这位油画的第一发现人,认真的了解过卡美尔的人生,了解过莫奈和卡美尔之间的婚姻关系,真的曾面对过卡拉or卡美尔这样的选择。
亚历山大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