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大明皇长孙朱英> 第464章: 为难的狄玉森(3/5)

第464章: 为难的狄玉森(3/5)

法令,上县须设三人,中县二人,下县一人。

    但自古担任作作之职者,通常地位极为低下,而现在的大明,更有明文规定,仵作后代不得科举入仕。

    长期和尸体打交道,总会受到一些别样的目光。

    然而好的作作,对于断案,极为重要。

    目前大明的作作,学习的书籍,主要还是来源于南宋宋慈编撰《洗冤集录》,里面有关于各种仵作验尸的方法。

    在古代,尤其是死后的尸体,是极为忌讳的。

    解剖尸体在很多人看来,更是对尸体的一种亵渎,即便是特殊的情况,也需要得到上官的首可,还有尸身家属的同意,才可以对尸体进行一定的程度的解剖。

    尸体的下葬和目的位置和规格会被认为能影响到家族后代的命运。

    所以人死不能无全尸,更不能死无葬身。

    这也就导致哪怕是解剖,也有着许多的约束和规矩。

    这便要求仵作大多数时候,都要在没有解剖尸体的情况下,把详细的检验结果报告给上官,留作卷宗,以作断案的参考。

    因此,作作要懂许多专业知识,精通解剖学及药理病理,知道何处经络受伤便危及哪处脏腑,中何种毒便出现什么症状。

    判断越准确,对破案越有帮助。

    所以,仵作几乎都靠名师传授。

    认真负责的作作,检验尸体极其详细,从毛发到指甲,决不放过任何细节,一具尸体总要翻来复去地查探,寻找可疑之处。

    包括已腐烂的尸体,高明的仵作也有办法验证,甚至根据枯骨的颜色来判断当初中的何种毒药。

    狄玉森并非是作作,但他的验尸手法,极为精湛。

    这是家传,是从盛唐时期,狄仁杰的手中传承下来。

    《洗冤集录》狄玉森自然熟悉,而家传关于仵作经验的记载,才是狄玉森真正的本事。

    多年的琢磨,研究,实践,已经让狄玉森对于家传的仵作知识,完全掌控于心。

    验尸完成之后,狄玉森便对着旁边的记录官员说道:

    「记,四人胸口皆有致命伤势,面色鼓涨,如若被人掐住脖间。」

    「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伤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